工会信息管理系统     
   今天是:
服务之窗
  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服务之窗 --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

 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体表现在:(1)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理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作真诚的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较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结带入家庭。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到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老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严把入口关

(二)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三)教师个体层面的策略

以个人层面为切入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技术。

1)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态度。自我概念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对事物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2)学会自我调控。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压力应对技术适时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如放松训练、认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也包括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对压力源的认知和态度作出心理健康,如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知,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这种反思不仅仅指简单的反省,还指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不要使之过度压抑,转变为心理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法律版权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

邮箱:100070 电话号码:83952107

Copyright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