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交流分工会

国际合作交流分工会开展“探索古建魅力,传承文化瑰宝”参观及体验活动

6月18日,国际合作交流分工会组织教师赴中国古建实训基地开展“探索古建魅力,传承文化瑰宝”主题党日活动,在传统建筑技艺中感受中华文化精髓。


图片1.png


中国古建实训基地负责人刘昱向教师们详细介绍了基地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实训场地”的定位与使命。该基地依托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传统建筑学院,历经40年积淀,已培养近2000名古建筑技能人才,其中11人成为国家文物局专家,木作大师马炳坚、瓦石作大师刘大可、彩画作大师边精一等行业泰斗均在此授业。


图片2.png


在其带领下,教师们先后参观木作模型室、瓦石营造室、彩画实训室等核心区域。天坛祈年殿模型的榫卯结构、滕王阁模型的斗拱工艺、庑殿顶垂脊上的狻猊/獬豸等琉璃瑞兽构件,无不展现着中国古建筑“以材为祖”的营造智慧。当了解到基地可实现从木作加工、瓦石砌筑到彩画贴金的全流程实训教学时,教师们对“古建筑活态传承”的教学模式深表赞叹。


图片3.png


在传统建筑学院志愿者指导下,教师们亲身体验彩画贴金工艺,通过尖头刷蘸取、扁头刷点缀的实操,深刻理解了“一器之成,必经百工”的古建哲学。“彩画贴金看似简单,实则需掌握颜料配比、运笔力度等多道工序,这和我们开展国际教育工作一样,要在细节中传递文化精髓。”学院老师感慨道。


图片4.png


活动中,教师们还就“如何将古建文化融入国际教育”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古建实训基地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其“木作/瓦石/彩画”三大课程体系与国际学生文化体验需求高度契合。分工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搭建“古建文化国际传播”平台,让更多国际友人通过建筑读懂中国,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首经贸力量。

本次活动让教师们在古建技艺中感悟了“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未来,国际合作交流分工会将继续助力文化育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领域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