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上午,文传学院传播系工会小组部分教师和学生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内大街前桃园胡同1号的书香驿站,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紧扣当下社会热点,以“将新媒体文化带入百姓社区,普及新媒体文化”为宗旨,面向全体社区成员开展了一场名为“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社区文化讲座。文传学院院长石刚、副院长陆彦明参与了本次活动。
通过对不同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鲜明对比,主讲人徐轶瑛把讲座引入了大家对“新媒介到底改变了我们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中。徐老师一边拿着手机描述上面的各种功能,一边结合现实生活诠释新媒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新媒介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购物方式、出行方式、娱乐方式、教育方式、医疗方式、思维方式等。
居民们有的认真地听,有的专心地做着记录,有的时不时与主讲人进行互动和交流,气氛活泼而热烈。
当徐老师讲到“低头一族”生活的麻木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时,在场的听众们不时爆发出阵阵感慨,并对这个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紧接着,徐老师向社区居民揭开了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神秘面纱。从“Duang”、 “洪荒之力”、“狗带”等社区群众不太了解的网络流行语入手,对动漫术语、网络模仿文体、谐音或方言用语等网络语言文化进行了普及性的介绍。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一位参与活动的退休编辑表示,“我觉得这里有些网络语言实际上是对我们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伤害,应该对这些语言进行适当的规范,否则对我们后代的影响是很大的”。其他群众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主讲人探讨和交流。
此外,网络恶搞文化、杀马特文化、二次元文化等有代表性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也都被主讲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这些新鲜有趣的文化现象为社区群众们打开了认识新媒体文化的一扇窗,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他们与下一代人、与新兴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潮流之间的距离。
徐轶瑛老师在总结活动目的时表示:“我正是想通过这样一次讲座,让这些稍微年长的群众们了解到现在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喜欢上网做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诉求,进而拉近不同代际之间的距离。”
贺心颖还为社区中老年居民提供了有关智能手机功能的学习笔记,并推荐了适合他们使用的APP和公众号。石刚、陆彦明、高亢三位老师也耐心地对居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手把手地进行了现场辅导。
书香驿站的创始人梁军代表社区群众表达了谢意。他说:“感谢你们的讲座,我们的收获都很大。希望你们经常来我们社区,多给我们举办一些这样的讲座,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社区生活”。
活动结束之后,社区群众们仍意犹未尽,围着在场的师生讨论交流,并希望此类活动能继续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