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至7日,文化与传播学院分工会通过微信群线上形式顺利举办“疫情在,不远游”劳动成果分享活动。
此次活动响应国家在疫情期间的相关防控政策精神,呼吁老师们借助线上渠道分享自己在居家期间创作的各项成果,旨在体现“爱生活、爱劳动”的活动主题。教职工分享的作品除厨艺以外不限形式,涵盖书法、绘画、摄影、剪纸、变废为宝等多元形式。活动得到了文传学院教职工们的积极响应,纷纷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将相关劳动成果发送到文传学院的微信群中。这些由老师们精心创作的劳动成果一经发布,也引发了群内其他成员的积极反馈和互动。

张小乐老师巧手之下,名为甜甜蜜蜜剪纸作品栩栩如生,一对小鸟呼之欲出,获得了群内成员的一致好评并纷纷表示拜师学艺;王子琪等6位老师分享了在疫情期间创作的绘画作品,涉及彩笔画、水粉画、油画、中国画;杨景越、司新丽等4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书法、散文与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文传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司新丽老师的诗歌《雨过天晴》写道“没有一场风雨不会结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疫情特殊时刻体现出的乐观精神令老师们纷纷点赞。
在3位老师不同形式的音频作品中,王子扬老师名为《密云不雨》的编曲作品则展现出文传新生代的创造力。另外,老师们的刺绣、插花、泥塑、竹蜻蜓、折纸、摄影等多元化的作品则将文传学院“百花齐放”的学院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更好地展现学院教职工的创造力和环保理念,活动鼓励老师们积极贡献“变废为宝”的作品,这吸引了退休教师夏凡的参与。夏老师将家中废弃的拖把桶创造性地改装为水族箱,新颖的思路获得老师们的交口称赞。

而“文传大家庭”的和谐氛围也让整场活动充斥着浓厚的亲情氛围。张蕾老师与女儿将玩具车彩绘后改造成放茶叶罐的托盘,高亢老师与儿子展示了折叠好的大风车,徐轶瑛老师带领女儿完成了绘画和折纸两个作品,“小家伙”们的作品引发了不少教职工的关注与互动。
视频作品中,张素娥老师展示了记忆中儿时母亲用纸折叠出的存放物品的“百宝夹”;王阳阳老师则用妈妈传授的生活小妙招直播了“快速穿针引线”。受疫情影响,吴三军老师无法在女儿身边为她庆祝生日,他用蔬菜摆出小女孩的画像方式“云庆生”。作品激起了大家的积极回应,老师们热情分享了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
在教职工们的积极支持下,为期七天的“疫情在,不远游”劳动成果分享活动成功举行。通过这场活动,老师们既实现了在疫情特殊时刻的“云聚会”,彰显了“爱生活,爱劳动”的主题,展示了自身的才艺。更重要的是,退休教职工及教职工家属的积极参与让活动的意义获得升华,“文传大家庭”的良好氛围在这场活动中进一步延续。